乌鲁木齐公交车票价改革听证会八月就要开了,这事儿最近在街头巷尾聊得挺热乎。咱从小到大坐公交,最熟的就是"上车一块钱,随便坐到站",这规矩一守就是好些年。可现在这世道变了,公交公司跑运营的成本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再按老规矩走,怕是真有点撑不住了。
就说去年冬天吧,我早上坐52路去上班,司机师傅搓着冻红的手跟我念叨:"现在油钱涨得凶,冬天暖气开得足,一辆车一天得烧百八十块油。"后来才知道,不光是油,这些年公交车上装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投币机换成了扫码终端,车载监控从标清换高清,还有实时公交系统得联网维护,哪样不得花钱?更别说现在招公交司机难,年轻人嫌累,有经验的老师傅退休的退休,工资也得跟着市价往上提。
前阵子刷短视频,看到内地有些城市公交已经涨到两块、三块了,可咱乌鲁木齐这么多年还守着一块钱的"白菜价"。有回坐公交听俩老太太唠嗑:"咱这公交便宜是便宜,可有时候车等半天不来,来了还挤得跟罐头似的,咋就不能多投点钱把车次加多点?"这话听着实在——票价低是福利,可要是服务跟不上,光靠低价维持,公交公司难,乘客也未必满意。
不过话说回来,涨价这事儿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我有个在公交公司上班的朋友,前几天跟我倒苦水:"现在每公里运营成本都快到3块钱了,一块钱票价连油钱都不够,更别说折旧、人工这些隐性成本了。"他翻出账本给我看,去年公司亏损了好几千万元,全靠财政补贴撑着。"补贴不可能一直涨,咱也想好好运营,让乘客坐得舒服,可总得有个可持续的办法。"
这两天我也随机问了几十个坐公交的人,看法挺有意思。送孩子上学的张姐说:"我家娃每天坐两站公交,一块钱倒是不贵,可要是涨到两块,一个月得多花四十多,能省还是尽量省。"开出租车的王哥倒挺理解:"公交涨点价我不反对,只要别涨太多,毕竟大家都坐得起才是真的好。"还有位退休的老公交司机说得实在:"我开了三十年公交,最清楚这行不容易。要是涨个几毛钱,能让公司多买几辆新车,司机师傅工资涨点,服务好了,我们老百姓坐车也舒坦。"
其实说白了,公交票价调整不是简单的"涨"或"不涨",关键是怎么涨、涨多少、涨完之后服务能不能跟上。要是涨个五毛钱,公交公司能把发车间隔从10分钟缩到8分钟,能把破公交全换成新能源新车,能在高峰期多加几趟车,那老百姓就算多掏点钱,心里也能接受。怕就怕涨了价,车还是那么挤,班次还是那么少,服务还是老样子,那可就真让人寒心了。
现在听证会还没开,具体方案也没公布,但咱老百姓也不是干等着。这几天我刷朋友圈,好多人都在转"公交涨价意见征集"的链接,还有邻居在业主群里商量着要联名提建议。毕竟这事儿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也关系到咱乌鲁木齐的公共交通咋发展。说到底,咱都希望公交能越跑越顺,既让公司能活下去,也让咱老百姓坐得方便、坐得舒坦。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