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还在为巨额亏损头疼的天齐锂业,今年却靠着1.55亿元净利润喜笑颜开。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快,让不少吃瓜群众直呼看不懂:“不是说换了个算账方式就能从地狱到天堂?”财务魔术的传闻四起,评论区里更是热闹非凡。可要我说,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真相往往藏在那些你以为不起眼的小细节里。
“你们公司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高科技’啊?”小王揶揄道。“哪有,就是把季度结算改成按月结呗。”财务主管老李一脸无奈,“可别小瞧这点变化,背后的门道多着呢!”一句话,瞬间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勾了起来——到底是怎么算出这份漂亮成绩单的?
行业里的时间差,比抢火车票还刺激
先来聊聊锂矿这个行当,说它水深,不夸张。你以为挖出来就能卖钱?图样!价格一天一个样,像极了早市买菜。2023年那会儿,一吨碳酸锂还能卖60万人民币,眨眼功夫跌到11万。这落差,要搁水果摊老板身上,那可是要拍桌子骂娘的节奏。
采访中,有位业内人士直言:“我们进货都是提前定价,这季度用的是上季度高价。”也就是说,你今天进了一堆5块钱一斤的苹果,下个月市场掉到1块,你只能硬着头皮赔本卖。不光如此,还有库存压力——去年的高价货压仓库,新苹果便宜也没法立马降低成本。一边低价抛售,一边咬牙消化旧账,这日子谁过谁知道。
2024年初天齐突然玩起“月度定价”,让同行们羡慕得直跺脚。有朋友打趣:“现在等于每天都按最新行情买苹果,不怕被套牢啦!”其实就是紧盯市场脉搏,该出手时就出手,把风险分散到了每一天。而且人家还有自家果园——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那可是业内公认的大杀器。别人采矿成本600美元一吨,他们只需300美元,相当于批发市场直接对接产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还省下不少麻烦事。
灵活应变才是真功夫
不过,仅仅靠改个算账习惯远远不够。“我们还有低成本库存作支撑,”老李补充道,“新采购价格跌下来后,用这些便宜货稀释掉之前贵的时候囤下来的存货。”举个例子,就像烧菜放盐,多加几瓢清水,总能调和出口味来。事实证明,公司综合成本降到了5万元/吨以下,而此时市场售价7.3万元/吨,看似微利,其实已经跑赢大盘不少同行。
再看看隔壁赣锋锂业,人家搞全产业链布局,本想左右逢源,却因为电池业务拖累,上半年亏损三五亿。这种“一锅端”的打法,如果主线业务不给力,很容易顾此失彼,被副业拖下水。不少网友吐槽:“专心做主业才是正经路数。”
逆周期扩张,大胆押注未来
采访走访发现,更让人佩服的是天齐管理层那股“逆风飞扬”的劲头。在大家都收缩战线、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加码扩产,把氢氧化锂项目推向高潮。有内部员工透露:“老板常说,现在别人怕,我们更不能怵,要趁机卡位!”
这一招看似冒险,其实暗藏玄机。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5%,储能需求暴涨45%,整个行业蛋糕越做越大。他们不仅没被淘汰,还拿下更多份额,上半年销量比去年全年还多,占据15%的江湖地位。“只要资源抓在自己手里,再大的风浪也不怕!”这是许多基层员工共同的话语,也是企业最核心的信仰。
生意场如战场,会算的不如会抢时间
表面上看,是不是觉得公司只是调整了一下记账方法?其实背后拼的是速度与前瞻性。从过去盯着后视镜开车,到如今死死盯住仪表盘,每一步都是和市场赛跑。如果总想着等行情回暖再行动,只会错失良机,被潮流甩在身后。而那些质疑公司玩财技的人,也许真的没有摸透资源型企业生存法则:层层剥开的洋葱皮,每一环都有血有肉、有苦有甜,全凭硬实力撑腰!
如今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依然高企,但优胜劣汰已悄然展开,高成本玩家逐步退出舞台,只剩下一批真正具备竞争力的大厂稳坐钓鱼台。有网友感叹,“以后可能很难看到79亿这种巨亏新闻了吧?”但也有人提醒,“周期轮回,从来不会缺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给你同样一本账,是选择天天追热点还是默默蓄力等机会爆发?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你又会如何下注自己的未来,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