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性央国企员工也不一定能熬到退休了

2025-08-06 17:03 146

以前的央国企,工作稳定性和公务员差不多,当听到某个人在央国企上班时,很多人都会羡慕不已。

然而,近些年,央国企的稳定性远不如过去了,过去端上央国企这个铁饭碗可以一直端到老,而现在员工被裁、合同到期不续签等发生在我们身边已不是新鲜事,即便是那么垄断性性质的央国企。

究其原因,就是近些年央国企制度的改革和规范,最早大约起自2015年那时候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员工能上能下。

2020年6月,国家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要求国有企业推进用工市场化,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之后,相关改革开始加速。

过去在公众印象中很稳定的垄断性央国企都开始进行市场化用工改革,不过说实话,目前单位改革的力度显然还没有达到国家的预期。

去年年9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曾表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不能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同时特别强调国企不能只有制度,没有动作。

未来改革具体会怎么发展,还需要观察。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部分央企国企工作的“铁饭碗”性质,不再是100%的保障了。 如果一个25岁的毕业生进入央企国企,能否干到退休,没人能保证。

改革前,国企长期受行政化管理束缚,用工权由政府主导,导致“只进不出”的终身制现象普遍,人员冗余严重。

固定薪酬和论资排辈导致员工缺乏危机感,干多干少差异不大。

“能进能出”是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的基石。

通过劳动合同+岗位合同双重管理,明确退出条件与绩效标准,使企业能根据战略需求动态优化人员结构。

“能进能出”制度不是简单的裁员,而是通过契约化管理(如任期制、岗位合同)建立市场化新陈代谢机制,解决了国企“人不动、效不高”的沉疴,使劳动力配置真正服务于战略转型与效率提升。

随着三年行动收官,青海、河南等多地已将此项机制列为新一轮改革“关键点”,标志着其从阶段性任务升级为国企长效发展的制度基石。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