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餐厅的“坏老板”人设:脾气越差,顾客越爱?

2025-08-06 21:01 80

> 一盘菜配三页规矩,排队三小时只为挨顿骂,这届年轻人怎么了?

杭州余杭村里的“程记九米羊肉炉”火锅店外,下午四点队伍已排成长龙。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站在烈日下啃着老板免费提供的西瓜,眼神却紧盯店门——只为坐一坐综艺明星曾坐过的墙角圆桌,点一份同款羊肉炉。

千里之外的海底捞夜宵店里,晚上九点四十灯光骤暗。身穿黑背心的男模DJ跃上吧台热舞,撩起衣角露出腹肌,满场尖叫中混着服务员的喊话:“吃火锅就来海底捞!”

当餐饮变成秀场,“人设”成了新招牌。从“男模餐厅”到“暴躁老板”,网红店正用精心设计的角色扮演,撩拨着年轻人的好奇心。

01 人设当道,网红餐饮的流量密码

如今的餐饮江湖,“卖饭”早已不够看。走进郑州正弘城的网红店集群,你会发现每家都在上演精心编排的剧本。

广州SIZEN咖啡店被网友戏称为“5A帅哥风景区”,男店员们顶着“广州金城武”“沙园许光汉”的名号做咖啡。小程序下单排队450分钟起步,只为一杯被网友吐槽“味道普通”的饮品。

重庆蓝爵烤肉店更直接——菜单明码标价“合影服务65元”。型男服务员用腹肌开瓶盖、贴身投喂,宣传语赤裸裸写着:“终于体验萧亚轩的快乐”。

当食物退居二线,情绪价值站上C位。海底捞的夜店模式、香飘飘的“制茶男团”,都在印证同一个逻辑:顾客买的不是饱腹感,而是朋友圈的九宫格和心跳加速的体验。

抖音团播间里,这套玩法已达癫狂。俊男靓女战队热舞PK,粉丝为让主播多跳15秒疯狂刷礼物。头部公会单场营收破千万,主播月入三万只是起步价。

02 “坏老板”人设,反向营销的狠招

当“美色经济”席卷餐饮时,另一股清流——“暴躁老板”人设正悄然走红。比起讨好顾客,他们选择“立规矩”:

“本店不接待无理取闹的客人”“点单超过三次加收服务费”“嫌贵别吃”……社交媒体上,这类“店规比菜单长”的餐厅收获的不是差评而是追捧。

为何越凶越火?背后藏着三重心理密码。

“规矩多”被巧妙包装成“够正宗”。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脾气古怪反而暗示身怀绝技。当年轻人在网红店踩雷多次后,这种“硬气”成了品质保证书。

饥饿营销的升级玩法。杭州羊肉炉店在明星综艺播出后客流暴涨十倍,排队三小时成常态。老板聪明地“征用”隔壁早餐店座位,队伍越长越显珍贵。

“受虐体验”制造社交货币。被老板怼了?排队四小时?这些“苦难”在抖音、小红书上都是勋章。当00后在蓝爵烤肉店花65元买合影时,买的是能炫耀的“社交硬通货”。

03 人设是把双刃剑,流量泡沫总会破

然而人设红利来得猛,去得更快。当广州SIZEN咖啡店跃居热门榜第一时,大众点评涌现真实吐槽:“咖啡一般,吵得像菜市场”“去一次就够”。

更危险的信号在2023年已显现。西双版纳某“猛男餐厅”因提供嘴对嘴喂食等露骨服务,被罚没10万元并吊销执照。当猎奇突破底线,流量立刻变祸水。

“坏老板”人设的崩塌往往始于双标。 当顾客发现所谓“原则”只针对普通客人,网红却能插队时;当“古法秘制”被爆是预制菜时,人设反噬比建立更快。

海底捞内容负责人王卓然透露的61.8%会员复购率背后,是持续半年的“用心服务,暖胃更暖心”主题传播。温度比脾气更能持久。

04 回归本质,餐饮江湖的生存法则

网红餐饮的“人设狂欢”揭示残酷现实:在同质化红海中,单纯好吃已经不够。

空间设计成为新战场。郑州网红店用20%预算打造“拍照动线”,一个LOGO墙能带来200条抖音短视频。灯光设计遵循“人物偏暖、食物偏亮”,让顾客随手拍出美食大片。

“顾客自拍的角落,永远不要浪费”。南京大牌档在等位区加苏式窗格,野妹火锅在洗手间外墙贴“今日穿搭打卡框”。每个平方都在为传播服务。

但所有花招都要回归本质。 杭州羊肉炉爆红后,老板韩彪坚持每天熬制独家汤底:“全国各地粉丝来了,得让人家觉得值”。

深夜的海底捞夜店场散场时,DJ台旁遗落着荧光棒。后厨里,厨师正检查明天羊肉的到货时间。

当灯光熄灭、人设卸妆,留住顾客的终究是舌尖的记忆。

“坏老板”可以成为引流噱头,但每晚打烊后盘点时,老板们心里都清楚:翻台率靠场景,复购率靠味道。那些愿意为摸腹肌排队七小时的年轻人,终会奔向下一场狂欢。

而开在社区转角的老火锅店,墙上还挂着二十年前的泛黄菜单,第三行印着褪色的店训:“厨艺不精莫掌勺,味道不香不收款”。

你的城市有“奇葩规矩”的网红店吗?体验过后还会再去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打卡故事——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